帮助别人若有所希求,就不是菩提心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782
文章
2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

无条件、无希求的帮助众生,这是佛在经论上说得很多。帮助别人,对别人有所希求,这不是菩提心,这个心不清净。要完全没有希求的心,这也是一般世人不容易做到的,解得不够深,解得不够透彻,就难了!为一切众生能牺牲自己,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,何况其余?

我们为一切众生,众生有需求的时候,我们要想成就他,要想满足众生的愿望,很不容易做到。什么原因?处处顾虑到自己的利益,虽然知道也想帮人,但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,帮助别人需要细细考量一下我自己的利益,如果对自己的利益有重大的妨害,就不肯做了;或者是有小小的妨碍,帮助别人的愿心就退失了。这些事情,不必看别人,自己冷静反省反省就发现。戒色网-https://jiesew.com/30137.html

我也知道佛在经上的教诲是善的、是正确的,可是我们在生活行为里要想做,那考量就多了,不能将佛的教诲百分之百奉行。追究起根本原因,不能放弃自己的利益,不能放弃自己对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的受用,众生总是希望又可以帮助别人,又不失自己名利、五欲六尘的享受,一切兼而有之,这多么好!可不可能?给诸位说可能,但是决不是现前这个阶段,现前你是生死凡夫,你享受五欲六尘之乐,你决定会堕落。

利益众生的是善,利益自己的是恶,这是佛法讲善恶永远不变的标准。念念都为利益众生,这是大善,你的果报不可思议。凡夫愚痴,念念为自己,纵然想帮助别人,非常有限。能够将自己的利益分出十分之一、百分之一给别人,他就觉得我做了很多好事、做了很多善事。这是不错,是做了善事,能不能出三界?不能。为什么?把自利看得太重了。

存一个纯善之心,然后随分随力去做好事,你力量能做得到的尽量去做,做的时候要做得干干净净,绝不求果报。为了果报去行善,你的意已经不善,为什么?有条件的。无条件的善是真善,不求果报的善行,果报最殊胜。

真正觉悟的人,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觉悟的形象是什么?先利益众生。觉悟的人一定先照顾众生、照顾别人,帮助别人心得清净,帮助别人破迷开悟。所有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,今天讲的为社会、为大众,而不是为自己。自己确确实实肯牺牲奉献,奉献自己的体力,奉献自己的财力,奉献自己的精神、时间,为众生造福,这是觉悟的人。迷惑的人,念念为自己。这两种人差别在哪里?觉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,他走的是佛道,他走的是菩萨道;迷惑的人他走三恶道,怎么回事情?大家很清楚,迷的人增长贪瞋痴,他增长自私自利。觉悟的人,增长戒定慧。

如果我们对一切众生也是无条件的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,我们与诸佛菩萨的感应就特别的显着。为什么?佛用这个心,我们也用这个心,心心相应,有特别显着的感应。

放下一切的欲望,放下自私自利。念念想众生,不要想自己;想别人的利益,不要想自己的利益;这个好,自己所得到的是不可思议的;念念为自己,所得到的非常有限。我们肯帮助别人,众神会帮助我们,感应不可思议,完全是一片真诚,我们得到的回报。

但是我们并没有希求回报,我们念念只是帮助佛法、帮助众生,希望佛法能够久住世间,希望众生有机缘能够闻佛法;除此之外,我们没有其他的念头。所以一切都得到诸佛护念,都得到龙天善神的护持,得到他们帮助。

看到众生有苦难,我们帮助他离苦得乐,这个心叫菩提心。菩提心是纯净纯善之心,清净平等觉是纯净,大慈大悲是纯善,帮助别人,惠以真实之利,不求报偿,这是纯善。帮助别人有报酬、有条件不叫纯善,是善,不能叫纯,无条件的帮助别人,这叫纯善。由此可知,菩提心就是纯净纯善的心,菩萨行就是纯净纯善的行为,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。

这些变化,说明你的福报正在提升! 学佛修行

这些变化,说明你的福报正在提升!

凡有所相,皆为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 据说修行后,判断命运有没有改变,首先是看骨相,其次是看面相。 看骨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技术门槛有点高,看面相就成了很多人判断自己福报是否有增长的好办法。...
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是什么? 学佛修行

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是什么?

大菩提心落实到日常生活,在生活里面,工作,处事待人接物,用的是菩提心,用的是真心。所表现的一定是看破,看破就是明瞭,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宇宙人生的体性、现相清楚明白了,理事、因果就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