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和尚开示:护持道场有什么好处?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841
文章
2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

讲到这个地方,想起一个公案。

从前有一个人,他做很大的官,也护持三宝,给三宝做护法,他也学《法华经》这部经典。戒色网-https://jiesew.com/11059.html

可是《法华经》有七卷二十八品,在前边这三卷半,他很快就都记住了,后边那三卷半,他怎么样读也记不住、也背不出来。

自己觉得很奇怪,怎么前边这一半就能记得很清楚,后边怎么就这么难记呢?念了也不会。

在当时有一位善知识,他有宿命通,人前生是做什么事情来的,他一看就知道。

这位大官于是到庙上请问这一位善知识,很好奇的,就问:“人人都有种种的因缘,我对于这部《法华经》非常欢喜,相信这经的道理;可是只前半部我记得很清楚,后半部却没有法子背得出来,这是一种什么因缘呢?一部经,怎么只对前半部很熟似的,后半部就不知道了、读不出来了?”

这位善知识为他入定一观察,就对他讲:“你这个因缘是很特别的!你前生是人家送到庙上放生的一头牛。”

“在农历六月六日那一天,庙上都要把经典搬到外面去晒一晒,不令经书发霉,或被虫子吃掉;用太阳来把经书晒干,虫子就不咬了。”

“在晒经的时候,这放生的牛就走到晒《法华经》的地方,用鼻子闻这《法华经》上半部,而下半部因为没有在那个地方,就没有闻到。”

“你因为只闻了上半部《法华经》,所以你对于上半部《法华经》就很有缘的,记得很清楚;下半部因为你没有闻着,所以你就记得不清楚。”

这个做大官的,在一开始听见这种的因缘,就很不高兴,说:“你怎么说我是一头牛?你有什么证据?”

善知识对他说:“你要证据吗?在我庙后边有一个坟,那头牛死后,就埋到那个地方。”

“当时的方丈和尚也是得到宿命通的,他一看这头牛将来会生到什么地方,姓什么、叫什么,他详详细细地写在白布上,和这牛就埋在一起。你若不相信,可以把那个坟打开!”

把牛的坟打开了,那里边果然有块白布,是以前方丈和尚写的说明,那个名字,就是现在这个做官的名字。

善知识对他说:“为什么你做官呢?也就因为你前生帮庙上种过田、耕过地,所以你今生就做官了!”

由这一件事情来推察,在庙上做工的人,来生都会做大官的;为什么?就一头牛为庙上做一点功德,今生都做了大官,何况我们人!

所以我们人要护持道场,来给道场做一点功德,这是很要紧的一种因缘。

学佛修行 不盗保财 学佛修行

学佛修行 不盗保财
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云:“若离偷盗,即得十种可保信法。何等为十? 一、资财盈积,王、贼、水、火,及非爱子,不能散灭。 二、多人爱念。 三、人不欺负。 四、十方赞美。 五、不忧损害。 六、善名流布。 七、...
婬心不断,往生实难---大德警语汇集 学佛修行

婬心不断,往生实难—大德警语汇集

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,尤其是净宗的同修们,一定会深自庆幸守身如玉,以对配偶的忠实而引以为荣。当然,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守五戒、行十善,是最最起码的条件,可是仅仅念佛、诵经、守五戒、断邪婬,就能保证一定...
学佛修行 无欲自在 学佛修行

学佛修行 无欲自在

佛经上说:“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,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。” 自在,就是自由。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,都受到种种的牵制,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,主要的原因即在于众生的贪欲心太重。凡是对于自己的所有,包括钱...
帮助别人若有所希求,就不是菩提心 学佛修行

帮助别人若有所希求,就不是菩提心

无条件、无希求的帮助众生,这是佛在经论上说得很多。帮助别人,对别人有所希求,这不是菩提心,这个心不清净。要完全没有希求的心,这也是一般世人不容易做到的,解得不够深,解得不够透彻,就难了!为一切众生能牺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