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化上人:什么是三障(报障、业障、烦恼障)以及如何消除业障

宣化上人开示:什么是三障(报障、业障、烦恼障)以及如何消除三障?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可以做什麽呢?它可以破除三障。所以「破除三障」就是它的力用。

三障是什麽呢?第一报障,第二业障,第三烦恼障。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jiesew.com/759.html

报障。报障又分正报和依报。什麽叫正报?什麽叫依报?

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,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。依报就是依靠这些来生活而受报,也就是衣、食、住等。

我们人这个正报的身体,有好的,有坏的。有的相貌生来就非常英俊、非常圆满,人人见着,人人欢喜,人人爱敬,可说是出乎其类、拔乎其萃。什麽叫出乎其类、拔乎其萃?英文就叫outstanding。这样的人,人人见了都赞叹:「喔,这个人真是有智慧,真是有善根!」

这又分出两种。有的人,你看他有智慧,但没有善根,这是什麽呢?这种人多数是妖魔鬼怪来到世界上。什麽叫妖魔鬼怪?好像山精,在山里头藏的妖怪,就是精灵、魑魅、魍魉等,这些妖怪年头多了,成了老妖精,可以吃人的。後来他也死了,死了来做人,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聪明一点。但是他做事一点也不聪明,尽做糊涂事。什麽事坏,他就做什麽,专门不守规矩。哪一种事情是对人最有害处,他就做这种事情,所谓「唯恐天下不乱」,专门扰乱社会的秩序。这一类就是有智慧而无善根的人。

又有些人在前生尽作好事,但是不研究经典,所以智慧就没有那麽多,很愚痴的,这是有善根而无智慧。又有的人,相貌既美满,寿命又长,也富贵;有的人相貌既丑陋,寿命也不长,岁数很小就死了,这都是前因後果所现出来的正报。

依报,就是我们依以为生的衣、食、住、行。依报也是由前生所种的因而来的。你前生种善因,今生果报就好;前生种恶因,今生果报就坏。所以,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,不要种恶因,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了,这叫报障。

业障。业就是事业的业,不论出家人、在家人,一定都要有事业来做。一做事业,就会有很多的问题,很多困难发生。遇到困难的问题,就会生出烦恼,生出种种不愉快的事情,这就叫业障。

烦恼障。我们人都有烦恼,这烦恼多数由什麽地方生出来的?多数由贪心、瞋心、痴心生出的。
怎麽会有烦恼?你有贪心,贪不来,就生出烦恼了。你有脾气,事情不合你的意了,就生出烦恼。你愚痴,不明白了,就生出烦恼。

为什么你有烦恼?就因为你有一种慢心,你有一种骄傲心,你看不起人,於是就生出一种烦恼。

为什么你有烦恼?又因为你有一种疑心,对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怀疑,一怀疑也就生出烦恼。

还为什么生出烦恼?因为你有邪见,见解不正当,所以就有烦恼生出来。如果你有正知正见,有真正的智慧,对一切事情都会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的。既然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由始至终都非常明了,就不会有烦恼。所以烦恼障是由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见生出来的。

这部《心经》能把报障、业障、烦恼障这三障给破除了。怎麽破除的?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,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,所以能把三障给破除了。所以我们明白了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才会有真正的智慧,有了真正的智慧,就能把三障破除了。

「无所得」是本经的宗趣,这部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有什麽宗旨呢?就是破除你的执着,令你没有执着有所得的心,没有执着证果的心,要证而无证、无证而证。

回光返照观自在

觉诸有情即萨埵

如如不动心君泰

了了常明主人公

六种神通浑闲事

八方风雨更无惊

卷之则退藏於密

放之则弥六合中

--宣化上人
《心经》,顾名思义,指的就是般若心中的心。「般若」是智慧,「波罗蜜多」是到彼岸,即运用智慧心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。短短两百六十个字中,凝聚了佛陀六百卷般若空理的精华。上人每句经文用八句偈颂来解释,道破修行的妙理。心本无相,岂有台乎?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故名为「心经非台颂解」。

忏悔邪婬 消除业障

忏悔邪婬

「婬业到头终有报,只是来早与来迟」。这句话看起来好像警示的作用不够深切,就因为如此,所以在世人的心念上,起不了什么惕励的效果,其实婬业之报,经常在无形的进行着,如同有些人因为犯了婬业,减福消禄,或是因...
原谅别人,消的是自己业障! 消除业障

原谅别人,消的是自己业障!

冤家宜解不宜结,一定要知道,别人跟我结怨不是没有原因的,过去世大概是我得罪他了,这一世一定要化解。他恨我、他毁谤我、他陷害我、甚至他杀我,都没有怨恨心,不跟他结怨。要原谅他不要去计较,来生就变成好朋友...
忏悔自己的不孝顺惨遭现世恶报 消除业障

忏悔自己的不孝顺惨遭现世恶报

自古以来流传一句话;百善孝当先,万恶婬为首!父母是家里的两尊活佛,如果不孝顺父母,就是做再多胡好事善事,礼拜再多的佛都无济于事。改名。永远从孝顺父母开始。佛说,供养一百位高僧大德百千万亿年的功德,还不...
忏悔自身业障 随喜他人功德 消除业障

忏悔自身业障 随喜他人功德

最近感悟很多!五戒是做人的准则,是完善人格的基础。 五戒者:一、不杀生,二、不偷盗,三、不邪婬,四、不妄语,五、不饮酒! 五戒十善  松赞干布时期,大臣吞弥桑布扎最初翻译的几部佛经中有一部名为《十善经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