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你真的知道吗?看佛教是怎样定义善恶行为的

佛教是如何定义善恶行为的呢?首先,在我们日常行事中,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。比如布施这种善行,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,使人格得到净化,还能招感未来福报。其次,善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利,更能对其他众生有所利益。仍以布施为例,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,也给被帮助的人带去利益。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善行,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检验。

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的快乐和满足,却不能使人格得到提升,不能给未来生命带去利益,甚至会造成过患,则不能称为善行。所以,佛教评判善恶行为的标准,不仅看现前产生的苦乐,更要看它对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有益。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jiesew.com/41631.html

佛法所说的善恶,是由业果而定的。所造的业能够感得未来乐果的,称之为善;所造的业能够引发将来苦果的,称之为恶。业的善恶在于人的心,我们的动机、烦恼、造业的轻重等,都影响着未来的果报。由于知见和烦恼,平常人造业很难有纯善的,多是善恶夹杂,所感果也往往苦乐交织。

决定业的善恶、轻重,有发心(动机)、对象、行为、结果几个因素。发心又往往受到贪、嗔、痴等烦恼的影响,发心是好是坏、是善是恶,是有标准的、以佛法的智慧指示的,不是自以为的。试看,世上多少恶行假借爱的名义而为?

在现实生活中,做事情的时候,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,所以做任何事情时,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,动机要正确,要善良,到最后的时候,回向也要如法,也要善良,这样才能够确保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善的。但是,说起来容易,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。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,但正做的时候,什么业都夹杂在一起,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,很多业就不清净了,现行的时候,肯定是杂染、清净搅杂在一起。那怎么办呢?就要靠最后的如法回向让它清净。因此,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要把握好,尤其以最后的为准,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。

佛法谈到善的行为和起因,跟世间法是有所区别的。佛法里面所谈善的本身就是要止恶,也就是说不能造恶业,不能去做这些有过失、有损于人、有害于世间的行为。也就是说,要行善,就必须止恶。要止恶的话,必须首先要培养起对三宝、对佛法的真实信心,否则遏制不了无边的恶业。

反过来说,如果我们不去造作这些恶业,善心、善缘、善行才能够慢慢培养起来、积聚起来。通常人忽略了这一部分,他会说,我去做一点好事,拜拜佛、念几卷经,或者向庙里捐几个钱就行了,但实际上却还默默无闻地在造恶业。

恶业的力量是很大的,佛法怎么有办法入心呢?所以,佛教里面特别注重忏悔法门,忏悔就是忏除前愆、不造新恶,不断悔过,发心不二过。只有把造恶业的心停掉了,才有办法行善。

在世间,我们常常会接触到、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,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、帮助别人会吃亏;利益别人、帮助别人是错的,是不应该的。佛法恰恰相反,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、帮助别人是好的,是应该的,是善良的,是能够带来快乐的。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,不去帮助别人、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;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、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。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。

我们常常讲的“善”和“恶”,都是从世间法立场上来谈的,而真正从无相无为的概念上看,事物的本质是超越善和恶的,是没有善恶形相、没有善恶概念的。也就是说,善和恶的概念,只是在世俗谛范围内、在世间法里面有。

佛法不是糊涂法,不执著于善恶是超越的层面,在胜义谛的层面说的,绝非否定善恶、没有标准。因果不虚,佛法中对善恶的定义有着清楚的标准,而且不会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改变。善恶的评判,是针对每个人的心念和行为而言的。佛陀为众生开示最普遍、最粗重的十恶业:杀生、偷盗、邪婬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婪、嗔恚、愚痴,与之相反即十善业。十恶业是堕落之门,十善业则是一切善法的根基。

众生本就在无明大梦之中,自他都是分别心分别出来的,从这个角度来说,善与恶也都是分别、都是梦。但当我们还没有清醒,还在这个大梦中时,分别善恶就非常重要,造善能让我们渐渐趋向清醒,造恶却让我们陷入越来越深的蒙昧。但是,对善也不能执著,那样也是醒来的一道障碍。

文章根据济群法师等大德相关开示综合整理,欢迎分享,自利利他!

善良最可贵,善良值千金,善良最美丽 行善积德

善良最可贵,善良值千金,善良最美丽

智慧行善,用心行善,细心行善,冷静行善,平静行善。 行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。由负转正,由烂变好。有的人行善很积极,积极行善是对的,积极行善会让自己的命运有更大的改善和比较快的转变。量变引起质变,你积...
钱氏一族兴旺发达的背后 行善积德

钱氏一族兴旺发达的背后

中国江南一带,有一个近代望族,钱氏家族。 据统计,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,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,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。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:一诺奖、二外交家、三科学家、四国学大师、五全国政协副主...
了凡四训精华 改造命运,心想事成 行善积德

了凡四训精华 改造命运,心想事成

诸位法师,诸位同修:佛法的修学,旨在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;人生就是我们自己,是我们本人,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。如果对於这些事情,明白了、清楚了,这个人就叫做佛,就叫做菩萨。 如果对於这桩事情,还不清楚...
忏悔邪婬改过行善的福报实例 行善积德

忏悔邪婬改过行善的福报实例

◎ 明朝时人洪焘,有一天暴毙,恍惚间被一绿衣人引到阴府。洪问一生的食禄如何,绿衣人从衣袖中抽出一个大纸袋给洪看,洪看到纸后注写著原本可做到参政事的大官,但因在某年月日奸婬了一处女,将为任转运副使的小官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