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哲人的故事有摄受力

普渡众生
普渡众生
作者
2634
文章
1
粉丝
传统文化评论阅读模式

请问大家,你有没有看报纸,看过一次之后说“哇,好好看,我再看一遍”?我这一辈子好像没有听过人家看报纸看第二遍的,因为那个报纸没有这种摄受力。称性的经典、称性的故事、称性的影片我们要重复学习。而这些古人的故事我们能讲给孩子听,你就等于找了几十、几百、上千的古圣先贤来你的教室护持你。你这个故事讲完了,这个故事就变成你跟孩子的共通语言,改天发生什么事,跟这个故事意境很相近、心境很相近,你马上就“同学们有没有想到我们上个月讲的孟宗哭竹?你看孟宗哭竹,他“父母命,行勿懒”,“亲所好,力为具”,我们这个同学也是这样”。你看圣贤人的风范又一次薰染了他,薰闻成种,这个风范薰几次就入他的心。

当然,你假如教高年级,给他讲德育故事还可以用文言文来讲,他的文言文就开始积累。大家要知道这样的文章不好写,不到一百个字,要把一个圣人的德行、心境、事迹讲清楚,这样的文言文功力也要多强!而且后面的点评,那是以这些圣哲人的智慧高度来点评,有时候一看就觉得好像对这个故事的领会更深远,甚至于都点到自己的惭愧心都流出来。戒色网-https://jiesew.com/40357.html

生活与修行——低矮力行 刘善人合集

生活与修行——低矮力行

(一)力行 佛家有这么一句话:“学道一年,佛在眼前。学道三年,佛在天边。学道十年,佛在西天。”我们为什么越学离佛越远了?因为只是求佛,而不能做佛。只求不做,那不越求越远吗? 有些人去寺院拜佛,一边烧香...
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九集 弟子规

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九集

我们接着看「亲仁」。亲近仁德之人,之前也有讲过这个「仁」是会意字,二人,哪两个人?能够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,也就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,「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」的一种态度;再讲白一点,处处能替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