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  

首先应该肯定的是:放生是一件好事情,它承载着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优秀传统。过去很多寺院,都有自己的放生池、放生园。好的放生活动,可以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力。

悲心切切,天理昭昭。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jiesew.com/38747.html

其次,放生是菩萨慈悲的思想,也是大乘佛教中比较重视的一个思想。通过放生这种形式,让人生起慈悲心,由物及人,从而对人的生命有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切身感受,这是菩萨慈悲精神的一种体现。

此外,放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生相息的和谐。如:泰国的峦陀博寺收养老虎,是为了缓解珍稀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。因为以现在的生态环境,那些老虎离开了寺院,根本没有办法生存,这时候就只能依靠人的慈悲心来维系它们的繁衍。

但是,目前放生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:

1、片面追求规模,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;

2、太强的功利心导致违背佛教的根本精神;

3、方法不当引起不良后果。

比如,有人定时定点去放生,这样做容易引起一些世人(特别是商贩们)的觊觎之心,使他们闻讯捕捞,往往是前面放,后面捞,甚至是这边放,那边捞,变成了一种放与捞的循环。有些小贩专门为放生的人养一些鸟,放完以后,鸟又回去了,使放生成为了一种无任何意义的形式,也违背了施无畏的基本定义。

如法放生,如法修行

1、放生一定要注重慈悲心的培养。不仅仅是培养对待动物的慈悲心,还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、互相理解、真诚对待等心灵方面慈悲心的培养。平时放生再多,如果对人总是怀有嗔恨心,不把心量放开,很难有什么功德。

我们慈悲心的培养要随时随地进行,从人开始到动物,然后是一切生命,包括植物都要去爱护。放生的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,放生要放掉的是自己的贪心,嗔心,痴心,以及一切不好的念头。平常待人接物,处事,要结善缘,要多用心。

2、放生要随缘。不要追求那种大规模的、大效应的,甚至是计量式,按功德计算的放生,而且要选择生态环境适合放生的地方。

3、除了放生外,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慈悲心的培养。如:动物认养、植树造林、改善环境、水质净化、垃圾清理等社会公益活动。同时,我觉得有必要做一点放生普及性的小册子,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出去,以便于大众听闻修学正法。

4、目前佛教界的慈善行为应该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类的关怀。如助残、养老、助孤、助学等方面,这样意义会更大。这些善事不仅出家人可以做,居士也可以做,没有师父带领同样可以做。福建的普法法师开办了一个很大的家庭式养老院,让老人们不仅能够精通佛法、安养晚年,还让他们的子女没有了后顾之忧,安心工作,做这样的事情比单纯的放生意义更大。

5、不要想着通过放生会长命百岁,这种想法不符合佛教的教理教义。人生是无常的,正因为无常,所以要做些符合众生利益的事情。

总之,我们放生的目的是为启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,至于被放的众生,也有它们自己的祸福因果和因缘。若在放生时,我们开示被放的众生,为其说三皈依,讲佛法,发愿回向,它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,转生为人,上升天界,往生净土,发菩提心,广度众生,早成佛道。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,尽力去做就好。

放生是灾难时期最好的救药 戒杀放生

放生是灾难时期最好的救药

放生是生命的最佳保障 今天人们都在寻找保护自己的方法,尤其在这样一个动幷荡不安的时代,时时都有可能遭受天灾人祸,比如空难、车祸、传染病、水火灾难、暴力袭击、战争,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,连晚上出门都...
放生须注意的事      戒杀放生

放生须注意的事     

莲池大师云:遇生能放,虽是善功,但济色身,未资慧命。更当称扬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讽诵大乘诸品经典。然虽如是,但凡买生火急须放,讽经不便,只以念佛相资,若隔宿买而来朝始放,或清晨买而午后犹存,必待陈设道场...
海涛法师:口下能放生,上天放您生 戒杀放生

海涛法师:口下能放生,上天放您生

今时末劫年,世界生大乱,人间在过节,动物即遭劫; 科学好进步,报应已改变,加速十二倍,人间讲民主, 阴间亦自由,鬼门天天开,一死一大堆,天罗地网下,且看饶过谁? (我们先解释,妈祖说今年是末劫年,所以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