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群书治要》尽忠篇有云:「忠臣不私,私臣不忠。履正奉公,臣子之节。」意思是说:忠臣没有私心,有私心的臣子则不忠;履行正道、奉公行事,是臣子的节操。什么是「忠」?从字形上看,「忠」是「心」「中」两个字,也就是心正直,并由此引申出「尽心尽力的奉公、做事、待人」和「赤诚无私」的意思。
宋朝时期,就有这样一位忠臣。他,待人宽厚、为政廉洁、推贤进士、知人善任。即使遭到他人的攻击、诬陷,不仅不记仇,还主动替对方辩护,甚至背后暗暗为对方铺路架桥做好事。他,被后世评价为「平世之良相」,留名千古。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jiesew.com/31133.html
王旦为相 荐举至公 寇准数短 反称其忠
宋朝的王旦,字子明,山东人,是当时一位着名的宰相。
他的曾祖父、祖父都曾是当朝重臣。父亲王佑,为宋太祖、太宗两朝名臣,官至尚书兵部侍郎,道德隆重,学识渊博。他心繫天下百姓,解救因冤狱被连坐的犯人,高达千人之多,人们都说他为后代子孙积了许多阴德。
王旦出生在这样一个德范高超的仕宦之家,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,长辈的风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,幼年的他就显得沉稳静默、气宇非凡。人们见到少年王旦气度不凡,称他颇有乃父之风。
王旦也不负众望,在宋真宗时期,被任命为宰相。皇上十分器重他,国家大小事情都放心的交给他处理。虽然王旦位高权重,但他依旧朝夕惕励,处理事情小心谨慎、细緻入微。
当时朝廷上有一位叫寇准的大臣,刚直忠正,也是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。寇准见王旦官职在自己之上,心里生起了妒忌之心。每当他见到皇上的时候,言语间不由自主的就会对王旦有所诋毁。在朝廷之上,寇准也曾多次公开指责王旦的缺点,有时就算是无中生有的一些指责,王旦也全都虚心领受。
相反,王旦是一个看人看事客观中正的人,他认为寇准做为国家重臣,忠心耿耿,兢兢业业,足以担当大任。王旦又是一个喜爱贤能的人,所以在皇上面前,王旦时常称讚寇准的优点,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众人学习的榜样。
有一次,和王旦在私下交谈时,宋真宗问道:「你经常讚美寇准,寇准却常常说你的短处,你是怎么做到的呢?」
王旦听了,微微一笑,说道:「我在相位已经这么久了,做的不好的地方一定很多,但因职位高,一般大臣都不敢指出我的缺点,而寇准能够直陈我的不足,可见他是如何的忠贞直率,这也是臣下看重他的原因。有这样的大臣,既是国家之福,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!」
皇上听了,不禁开怀大笑,说道:「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,我看你就是这样一个宰相啊!」
王旦深得皇帝的信任,因此有很多人辗转拜託他荐举人才或提拔新秀,但王旦从不接受任何私下的求情。有一次,寇准私下来找王旦,希望他能向皇上推荐自己当宰相。王旦很震惊,义正词严的对他说:「将军、宰相这样的职位,怎么可以去求得来?」寇准听到王旦这样的回答,心情一落千丈,觉得自己今生与宰相之位无缘了。
可出乎意料的是,寇准竟被朝廷委派为武胜军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寇准万分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,他入朝拜谢皇上,激动的说:「如果不是陛下了解微臣,怎会有臣下的今天?」皇上说:「你能当节度使,又能当同平章事,都是王旦举荐你的啊!」
寇准听了,羞愧难当,自嘆不如,由衷敬佩王旦的正直宽宏。
王旦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称职的大臣,虽然表面上什么都不说,但是私底下发现了真正的贤能,一定会举荐给朝廷,默默付出,不求回报。后来朝廷整理宋真宗遗稿、修订史料时,无意中发现,原来朝廷中有许多大臣,及众多建功立业的栋梁之材,全都是出自王旦的推荐。
在王旦的传记里面,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。王旦平常在家里,家人从来没见过他发怒。有一次,家人想考验他是不是真正涵养好,就在他的肉羹汤里撒了一些脏东西。王旦看了也不生气,他就只顾着吃饭。家人就问他为什么不喝汤,他就说:「我突然有点不喜欢吃肉。」后来家人又在他的饭里放了一些脏东西,王旦就说:「我今天不想吃饭,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?」家里人无不为他的修持和涵养包容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天禧元年(一O一七年),王旦病重,宋真宗忧心忡忡的问他:「将来朕该把天下大事託付给谁啊?」王旦勉强举起奏事的板笏,一字一句的说:「以微臣的愚见,莫若寇准最为合适。」
同年九月王旦病逝,真宗皇帝非常悲痛,赠王旦太师、尚书令兼中书令、魏国公的称号,谥号文正,后世称其为「王文正」。干兴元年(一O二二年),配享真宗庙庭。至和二年(一O五五年),宋仁宗题其碑首为「全德元老」,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范仲淹这样评价王旦:王文正公旦为相二十年,人莫见其爱恶之迹,天下谓之大雅。
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