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記住別人的好處

在日常待人处事,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,一丝毫裂痕都不能有。但是有一些挑拨、间离、分化,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,那是什么?过去世的宿怨,宿世的怨结,造成误会。误会一定要化解,化解之道是常常赞叹对方,忆念对方,关怀对方,对方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帮助,要伸出援手。

不可以把这个怨恨记在心裡,要知道那是误会,那是小事,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。别人有一个好处,永远不忘,有一百个不好处,忘得干干净净,这个交情才会深厚,才足以为现前社会做好样子。为社会做好样子,你就是教化众生,那是菩萨事业,把这个世间事业一转变,菩萨事业,利益一切众生。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jiesew.com/30586.html

不要问别人对我们怎样,永远记住别人的恩德,记住别人的好处。别人对我们的不好,不要放在心上。让我们的心纯善、纯净,绝不许丝毫不善夹杂,我们成就了。所以永远记住别人的恩德,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,世间人所有一切的不善,我心中丝毫都没有,你说这个人多快乐、多幸福!为什么把别人的不好放在自己心上,把自己的心变坏了?别人好的东西一点都不记得,排斥,尽装别人不好的,你的心坏透了!你怎么能成就?你怎么会快乐?你怎么能把境界提升?

佛教导我们“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”,我后头续一句“不说人过,知恩报恩”。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,不要记别人的过失,我们的心多善!那都是佛在《十善业道经》教我们的,常念善法,念一切人善;思惟善法,想一切人的好处;观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。他过去对我好,现在对我不好,我只记好,不记不好。我们自己不断向上提升,心安理得,确实常生智慧,福慧增长。

一生永远记住别人的好处,别人对我有一天好处,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;别人对我有一百个不好处,忘得乾乾淨淨,决定不放在心上,为什么?养自己的清淨心,养自己的善心,纯淨纯善,真心才会显露。一心一念很不容易,那是我们终极的目标,远程的目标;纯淨纯善是近程的目标,先修纯淨纯善,再往一心一念这个目标去精进,这就对了。

佛教我们“爱语”。爱语不是甜言蜜语,真正爱护对方,真正关怀对方,真正照顾对方,发自于真诚,对方一定受感动。诸佛菩萨这样摄受众生,我们要把他那一套学会。把他那一套本事学会,我们才会做人,我们才会跟大众相处得好,得到大众的欢喜。我帮助别人,别人帮助我,这多快乐!无论做什么事情,很容易成就,帮助的人多。我肯帮助别人,是种善因,我有事情大家帮助我,这是得善果,种善因得善果。所以要懂得,真正爱护别人,爱护这个社会,爱护这个世界,世界才有和平。

佛菩萨照顾人周到到极处,不是我们能想像到的。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我们活在这个世间,多活一天要多做一天的表法,做好样子给大家看,走要走得好,大家看了相信;否则的话,大家不相信。每个人都做出一个好样子,大家相信了。

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、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样子,这叫大菩提心。这一个大愿力在推动著你,你才能断烦恼,你才能改习气,你的心愿跟佛接近了,跟佛走一个方向、一个道路,怎么不能成佛?

你要给一切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,这叫“威仪有则”。你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都是别人的好样子,这是什么?这是佛弟子。佛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,弟子学佛,也做一切众生最好的样子。这是什么?教化众生头一个,身教。身具足万德,万德万能用这个身表现出来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

不能说空话,说空话叫缺德。为什么?你欺骗众生,佛家不妄语这条戒你破了,你没做到。起心动念欺骗别人,不是佛弟子。所以佛弟子要老老实实,要做好榜样,个人是人的好榜样;团体是团体的好榜样;在家,家是所有家的好榜样;在国,是所有一切其他国家的好榜样,他都是带头,做好样子给人看。

宣化上人:如何降魔? 学佛修行

宣化上人:如何降魔?

无论你用什么功,你能用功,不把时间都空过了,都可以的。就是不让心里打妄想,你念佛、持咒和参禅都是一样的,叫人以毒攻毒的法门。不要执著念佛,不要执著持咒,也不要执著坐禅,只要破一切的执着。你若有所执着,...
修学的下手之处 学佛修行

修学的下手之处

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这五十三位善知识,善知识就是中国人所讲的老师,他去拜老师。五十三个老师里面,出家人只有六个,其余统统是在家人。这些人代表各行各业,代表男女老少,这个用意很深,是叫我们真正学...
开愿法师:净土为归 学佛修行

开愿法师:净土为归

开愿法师开示:净土为归 阿弥陀佛!首先恭喜大家, 大家终于从现在开始,成为三宝弟子,成为步入菩提道路的成员,你的人生从现在开始,就有了新的意义,新的价值,新的光彩。一定要把过去的烦恼,过去的忧愁,过去...
消除疾疫普劝同念观音圣号 学佛修行

消除疾疫普劝同念观音圣号

印光大师开示选录 观世音菩萨,于无量劫前,久已成佛,号“正法明”。但以悲心无尽,慈誓莫穷。故复于十方世界,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,以施无畏,而垂济度。《普门品》所谓:“应以何身得度者,即现何身而为说法。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