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事都要看淡一些

回头是岸
回头是岸
管理员
2762
文章
1
粉丝
学佛修行评论1阅读模式

真正念佛的人,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必须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要看淡一些,别认真,什么事情得过且过。要紧的是什么?在人事当中,不动贪瞋痴的念头。你能有这个把握,你将来往生会减少许许多多的障碍,这一点很重要,千万不能疏忽,不能大意。因为你一生的功夫就在临终一剎那做最后的决定,你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还是又回到六道轮迴?就在那一剎那之间,这是平常不可以不留意的。

从哪里修?就是从生活上修,每天接触到这些人事物,就从这里修,看看自己面对着现前的境界,还会不会起心动念。依旧会起贪瞋痴的念头,这就糟了。佛念得再好、经念得再多,没用,都无济于事,一定要把这个念头断掉。这才是真实的利益。戒色网-https://jiesew.com/30287.html

所以放下要在平时,平时要看淡,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看淡,能舍真正是福,不造罪业。造罪业要知道,决定是障碍,叫罪障。所以念佛人在紧要关头时,业障会现前。我们在人间能住多久?纵然你寿命长,活到一百岁,一百岁才不过三万六千日。由此可知,人命短促。我们在这个世间是在这里旅游、过境,哪个地方是家?哪个地方是自己的?什么都不是,一定要觉悟。你真正觉悟,不造罪业。

贪瞋痴慢这些烦恼要断。纵然不能断,一定要一年比一年轻,一年比一年淡,你的功夫就在增进。怎样才能成就?自古以来,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,对于这个世间一切人、一切事物要看淡,要看破、要放下。看破就是把它看淡一点,放下就是不要再执着、不要再计较,什么事情得过且过,不要去认真、去计较,不要去执着,这样就好,对于我们往生净土就不会造成障碍。我们对这个世间逐渐逐渐没有贪恋,统统能够放下、能够舍弃。

平时用什么功夫?看破、放下。也就是说,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对于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要看淡一点,不要太执着,凡事要学大而化之,不要斤斤执着,我们这个功夫才会得力。样样都很认真,样样都计较,这个很糟糕,你要想达到这个功夫境界,相当不容易。什么事情马马虎虎,有也好,没有也好,吃亏也好,上当也好,占便宜也好,什么都好,不要去计较,不必去过问,真的是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」,一切随缘度日就好。

慢慢放,看淡一点不要太认真,不要过分的分别,不要过分的执着。常常学着恆顺众生、随喜功德,这个好,不要坚持自己的成见、执着,这是最糟糕的。

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,把什么事情看淡一点就提升,烦恼轻、妄念少,就是提升。不管什么事情,不要与人认真的去计较,就能把境界提升,为什么?晓得身心世界都是虚妄的,不可得!不可得,你要认真计较,你是迷惑颠倒。晓得一切都不可得,我统统放下就得自在,境界就提升。

世缘要淡薄,纵然放不下,要看淡。最后临终一念要放下,平常看得很淡,放下比较容易。如果平常对这些很计较、很执着,临终放下非常困难;换句话说,你念佛就去不了极乐世界,这样的念佛人比例很大。

如果你很用功,每天读经、念佛,但是你对于世缘还是看得那么重,还是那样的分别、执着,那你是毫无功夫。你的经是白听了,你的佛也是白念了,只是跟佛法结一点缘而已,这一生不得受用。这样的情形,我们知道我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如是。如果过去生中修学功夫得力,你早就往生,你怎么还会跑到这儿来?过去错了,希望这一次不要错了,这个很重要。

你把世缘看淡了,你不再分别、不再执着了,一心嚮往西方极乐世界。我在这个世间是做客的,是来观光、旅游的,我何必认真?过几天我就走了,我到极乐世界去了。自然看淡了,看淡了你什么都放下了。

世间法得过且过,不要认真去计较,要认真的是念佛、想佛,「忆佛念佛」这个要认真,要真正做到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我们这个功夫才能成就,这一生才不至于空过,决定得生净土。

磨掉贪瞋痴,成就无上道 学佛修行

磨掉贪瞋痴,成就无上道

顺境里面不起贪心,逆境里面不起瞋恚心,于一切境界了了分明、清清楚楚,体相作用,因缘果报,无一不明瞭,这就不愚痴。断贪瞋痴在哪里断?就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,无论顺逆境界,...
海贤老和尚的表法 学佛修行

海贤老和尚的表法

『譬如大火,焚烧人身』,这是比喻五烧,五烧是现前受的。「若人能於五痛五烧之中,专一其心,制止意业之三恶。端正身心,言行如一,诚实不欺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则能得福,度脱生死。」你看念老这几句话劝告我们...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 学佛修行

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

经里面常常形容六道是苦海,苦海无边,叫你回头是岸。所以你要看破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只有苦没有乐,乐是什么?乐是坏苦。佛家把苦分做三大类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这三大类,得认识清楚。我们认识清楚之后,自自然然我...
学佛修行 远离两舌 学佛修行

学佛修行 远离两舌
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云:“若离两舌,即得五种不可坏法。何等为五? 一、得不坏身,无能害故。 二、得不坏眷属,无能破故。 三、得不坏信,顺本业故。 四、得不坏法行,所修坚固故。 五、得不坏善知识,不诳惑故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