贪、瞋、嫉与身心健康

何谓贪?即是贪婪、贪得无厌、贪心不足、贪赃枉法、贪污腐化、贪小便宜、贪小失大。固然,贪之行为千变万化,根子却在心理。贪心确实是一种负面的、消极的、有害的心态,造假行骗是因为贪,受骗上当也是因为贪。圈套、陷阱、笼子皆为贪得无厌者而设。如果不加以适宜的引导和制约,小则害人害己,大则害国害民。医学家指出,贪得无厌者往往是极其虚伪的人,自欺欺人,使自己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,处于焦虑不安和烦恼中,加重了身心的负担。长此以往,会造成机体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,造成内伤,损害健康,损福折寿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试看巴西医生阿尼塞托·马丁斯的科研成果。他经过十年的研究,发现贪欲、腐败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,因而引发疾病和衰亡。他曾对583名犯有贪污受贿罪的官员进行了调查,并与583名廉洁官员作对比,发现前者有60%的人生病或死亡,而后者的这个比例仅为16%。阿尼塞托·马丁斯说,贪欲、腐败者得病的原因在于心理问题。其报告指出:“当人们违反伦理道德时,在精神和肉体上就会受到自体攻击,最终导致生病,甚至死亡。”(《武汉晚报》1993年10月12日)
因此,“大”不可贪,“小”亦不可贪。贪小则失大。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劝告我们:不要贪小便宜,如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,多报销出租车票等等。也许有人认为,这只是一些细节、小事,然而,正是这些所谓的“小事”,成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。贪小便宜、耍小聪明的行为,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、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,最终因小失大。目前,美国有些教授不愿理会部分中国学生的推荐信,因为他们知道,这些推荐信出自学生自己之手,已无参考性可言。这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。中国有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的古训,很值得记取。(《一封写给中国学生的信》,载《光明日报》2000年7月31日)
因此,应转贪欲、欺骗为诚信、布施,方能自利利他。所谓施舍之手比乞求之手为贵;所谓好施舍的,必得丰裕,滋润人的,必得滋润。
何谓瞋?即是怒目而视、咬牙切齿、怒火中烧、大发脾气、高声叫骂、恨之入骨、伺机报复。瞋心也是一种负面的、消极的、有害的心态,是一种伤害身心的“火气”,是一种渗透到内心深处的对立情绪,他令人对微不足道的事情剑拔弩张。科学家们确信,正是这种对立情绪导致心血管病的爆发。列·乌伊尔扬姆斯医生的研究证明:经常生气、发火,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,还可能导致动脉甚至免疫系统受损。(《永远不生气》,载《上海译报》1994年6月30日).
因此,近代高僧印光法师早就告诫我们:“瞋心一起,于人无益,于己有损;轻亦心意烦躁,重则肝目受伤。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,则疾病消灭,福寿增崇矣。”“今既知有损无益,宜一切事当前,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”。(《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》84页)孕妇尤需注意,“女人一受孕,不可生气,生大气则堕胎。兼以乖戾之气,过之于子,子之性情,当成凶恶。又喂儿奶时,必须心平气和,若生大气,奶则成毒,重则即死,……小气毒小,虽不死,也须生病。以故爱生气之女人的儿女,死的多,病的多。……生了大气,万不可喂儿奶,须当下就要放下,令心平气和,过半天再喂。喂时先把奶挤半茶盅,倒了,奶头擦过,再喂,就无祸殃。……此事古今医书均未发明,近以阅历,方知其祸。”(《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》237页)
这是经验之谈,是否具有普遍性呢?美国科学家的实验证明:把妇女生气时的奶喂小鼠,小鼠当场死亡。医学和心理学家专门测量过,孕妇发怒时,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会很快升高,体内的有害化学物质浓度在短时间内增多,这些物质会直接危害胎儿。孕妇发怒,还会使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,减弱了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,这不仅对自己的健康不利,也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,而且孩子出生之后,抵抗疾病的能力比正常孩子差。因此,孕妇在怀孕和哺乳期间,应保持健康、良好的心态,这样对自己和孩子都有益处。医学研究还发现,发怒时,胃的出口处肌肉骤然收缩,导致胃肠功能紊乱,甚至造成器质性损伤。所以,生气时胃痛、胃胀,吃不下饭。时常发脾气,情绪不良,还会导致脱发、皮肤失去光泽、变黑。可见,美容、保健的关键,就在于宽宏大量,心中和悦,平和谦逊。所谓以一家人之心灯迎接所有的人们;所谓精诚和友爱必能征服憎恨。
何谓嫉?当别人超过自己时,油然而生一种酸溜溜的感觉,那就是嫉妒。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比自己健康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比自己吃得好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比自己穿得有品味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住得比自己宽敞、舒适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的成绩比自己的高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的女朋友(或男朋友)比自己的靓、酷、帅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比自己财大气粗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的乌纱帽比自己的大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开名车,自己却还骑着自行车,心里会酸溜溜的;别人出国留学,自己不能,心里会酸溜溜的。总之,只要别人过得比自己好,心里就难过。
嫉妒不仅是一种负面的、消极的、有害的心态,而且是一种心理疾病,德国就把它列入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的病。嫉妒心越强,说明其心理越脆弱。他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标,总是把自己同别人相比,无法从生活和工作中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。因此,常常处在压抑、焦虑不安、怨恨烦恼、患得患失的心境中,得不到片刻祥和、宁静。因此,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刀,既使别人受到伤害和痛苦,也使自己处在频繁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下,造成神经系统失调,影响心血管及许多脏器的功能,进而导致心律不齐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神经症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,严重的还将诱发某些精神病,出现早衰。
据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,嫉妒程度低的人,只有2.3%的人患心脏病,死亡率仅2.2%;而嫉妒程度高的人,9%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,死亡率高达13.4%。佛家称贪、瞋、嫉(或痴)为“三毒”,你看有无道理?
那么如何对治呢?人得如己得,随喜功德——恭喜、祝贺超过自己的人,进而见贤思齐,取长补短。这样,岂不皆大欢喜?关键是要有真诚的爱心。爱是不嫉妒,不作害人的事;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慈悲;爱是但愿你过得比我好,爱使灰冷的心田温暖,使无望的沙漠中开放出一片希望的绿洲;爱是付出,也是得到。爱护众生的人有福了,慈悲的人有福了。 戒色网 - 戒淫网-https://jiesew.com/192.html

老和尚:佛法并不是谈玄说妙 学佛修行

老和尚:佛法并不是谈玄说妙

佛法并不是高谈阔论、谈玄说妙;更不是妄言祸福、占卜吉凶等流。世界上能未卜先知的人不知多少,这是跑江湖的技俩,好讲神通,妖言惑众,都是在卖膏药。 这些人的确能知过去未来,譬如他对你说:“我知道明天会有什...
明天还有这个机会吗? 学佛修行

明天还有这个机会吗?

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,一定要把握机会。而且一定要认清楚,这一生不能成就的话,李老师常说,你不免长劫轮迴。下一次再想遇到这个机会,不是来生,不是后世,恐怕要多劫多生之后才会遇到一次。所以那些大声闻、...
「信愿行」集合成一体,信心才会坚定 学佛修行

「信愿行」集合成一体,信心才会坚定

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、行为的基础上。佛法称之为正信,如果对于理论不清楚,行为没有落实,这种信都是迷信,都是勉强的信,信心当然很容易动摇。我们曾经见到过,一生吃斋念佛,到晚年改变了,或者是改变...
拓开心量 学佛修行

拓开心量

佛家常讲“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”,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。为什么现在一点点都不能够包容?我们的苦就吃在这个地方,迷就迷在这个地方,造业也就在此地,受果报还是它。为什么不把心量拓开?像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他们的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